隨著現代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激光加工技術憑借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觸式等優勢,在金屬切割、焊接、打標、表面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激光加工過程中,尤其是冷卻系統運行、材料切割或清洗環節,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定量的加工廢水。本文將介紹一家專注激光加工廢水處理的環保公司——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看他家是怎么處理這類廢水的。
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來自荷蘭外商投資的環保企業,于2011年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成立,致力于為激光加工廢水處理提供完整的循環利用及零排放解決方案,業務板塊涵蓋EPC工程、提標改造、污水站運維等。依斯倍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及零排放處理系統已廣泛應用于表面處理電鍍、汽車制造、涂裝生產線、新能源新材料、電子半導體、航空船舶、金屬加工等行業。
一、激光加工廢水的來源與特性
激光加工廢水的來源較為明確,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冷卻水循環系統排水:激光器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熱量,必須通過冷卻水系統散熱。長期運行后,冷卻水中會逐漸積累雜質、金屬離子、油污及微生物,需要定期排放舊水并補充新水,由此形成廢水。
2. 切割輔助氣體與材料反應產物:激光切割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時,常需使用氧氣、氮氣等輔助氣體。在高溫作用下,材料與輔助氣體會發生反應,產生煙塵與金屬氧化物顆粒,部分顆粒會溶于或懸浮在噴淋冷卻水中,最終形成含污染物的廢水。
3. 設備清洗廢水:為保證激光加工設備的穩定運行,需定期對激光頭、工作臺、導軌等部件進行維護清洗。清洗過程中會產生含有油污、金屬屑和清潔劑的廢水。
二、激光加工廢水處理技術
針對激光加工廢水的特性,行業內普遍采用“預處理+核心處理+深度處理”的組合工藝,以實現廢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回用。
1. 預處理階段
預處理的核心目標是去除廢水中的粗大雜質、油類物質與部分懸浮物,為后續核心處理降低負荷。
格柵與調節池:格柵可攔截廢水中的大顆粒雜質,調節池則能均衡廢水的水質與水量,避免后續處理單元因水質波動而運行不穩定。
隔油與氣浮:利用油水密度差異,隔油工藝可分離廢水中的浮油;氣浮工藝則通過產生微氣泡,使乳化油與細小懸浮物附著在氣泡表面上浮,從而實現油類與固體雜質的高效去除。
混凝沉淀: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混凝劑可與廢水中的細小顆粒、膠體物質發生反應,形成體積較大的絮體,絮體在重力作用下沉淀,進而去除大部分懸浮物與部分重金屬。
2. 核心處理階段
核心處理主要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難降解污染物與殘留重金屬,是確保廢水達標排放的關鍵環節。
生化處理:適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廢水。常用工藝包括厭氧-好氧工藝、膜生物反應器工藝等,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降解為無害的二氧化碳與水。
高級氧化技術:針對難降解有機物,可采用芬頓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技術。這類技術通過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破壞難降解有機物的分子結構,既能提升廢水的可生化性,也能直接將有機物礦化為無害物質。
3. 深度處理與回用
深度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凈化廢水,使其滿足排放標準或循環回用要求,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過濾技術:常用砂濾、活性炭過濾、精密過濾等工藝。砂濾可去除殘留的細小懸浮物;活性炭過濾能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與異味;精密過濾則可攔截更微小的雜質,為后續深度處理提供保障。
膜分離技術:超濾、反滲透是主流技術。超濾可去除廢水中的膠體、大分子有機物與微生物;反滲透則能截留水中的離子、小分子有機物,產出的凈化水可直接用于激光加工設備的冷卻系統補水,實現水資源循環回用。
電化學處理:包括電絮凝、電氧化等技術。電絮凝通過電極反應產生絮凝劑,實現重金屬與懸浮物的去除;電氧化則利用電極的氧化作用降解有機物,該技術自動化程度高、占地面積小,適合處理成分復雜的激光加工廢水。
激光加工廢水處理不僅是企業滿足環保法規的剛性要求,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科學分析廢水特性,選擇適配的處理工藝,結合智能化管理與水資源回用理念,企業既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也能降低新鮮水消耗與運行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社會形象。
【責任編輯】: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www.woerqi.cn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涂裝生產線廢水處理工程公司
下一篇: 生物醫藥廢水處理工程公司
準確評估 改善環境 提升經濟效益